浅谈:食品安全与措施



9pBG5ASE2yryon0E_IMG_20250707_203124.webp
ZntK1U27DreJhkub_IMG_20250709_091848.webp
TgTgE9mPye0JHl3W_IMG_20250710_073647.webp
Sxi2F4XUSD9H3BS9_IMG_20250710_074143.webp

昨日的雨🌧️伴随着下到今日,湿闷的“桑拿天”😂让人不适,就此开始,步入北京最让人“不爽”的一个月了。但比天气更令人窒息的是,7月初的甘肃某幼稚园👀铅中毒事件,让人不禁寒栗😱。有人给幼稚园的孩子们制作的食物中,添加了颜料食品添加剂,导致60多名孩子大量铅中毒,众所周知,这个化学元素铅会对智商造成永久性损伤。这无异于,在一代人的未来刻下伤痕。
这让人想起当年的“大头娃娃”事件。三聚氰胺奶粉丑闻。那些曾让无数家庭心碎的画面,如今以新的形式重现:为降低成本、改良口感,私立幼稚园选用低廉添加剂,监管的失守让孩子们成为牺牲品。“中国人不坑中国人”的口号犹在耳边,现实却一次次撕开食品安全的漏洞。当我们以“百毒不侵”,现在成为无奈的自嘲,我们不得不追问:孩子们的餐桌,何时才能真正安全?
铅中毒的可怕之处,在于损伤的不可逆性。治疗或许能缓解症状,却无法挽回失去的智商与未来。因此,比起事后追责,事前预防才是关键。
谈谈我的看法:(作为前非招标业务经理的角度)
首先,源头监管是核心。对于学校、幼稚园的食材采购、添加剂使用实行“全程溯源”,明确供应商责任,对违规者施以重罚,让低成本换高风险的算盘彻底落空。
其次,提升从业者门槛。将食品安全意识纳入幼稚园考核标准,杜绝“为口感牺牲安全”的行为。
最后,普及家长监督意识,建立透明的食材公示渠道,让家长成为食品安全的“第三只眼”。
我们单位的食堂就有这种机制,有产品橱窗展示,单位食堂用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等都要标明出处,产地,源头这些。我们作为“第三只眼👀”来监督。
最后想说:孩子的成长没有试错的机会,而食品安全的防线容不得一丝松懈。只有将预防做在前面,才能让铅中毒这样的悲剧,真正成为“过去式”。


For the best experience view this post on Liketu



0
0
0.000
8 comments
avatar

伤害丝毫没有防备的孩子,罪大恶极,希望判刑😂😂

0
0
0.000
avatar

大头娃娃奶粉现在改名了,名字叫君乐宝😅

0
0
0.000
avatar

国家还需要大力整顿,这种低级错误居然还会发生

0
0
0.000
avatar

太可怕了,食品安全,刻不容缓呀❤️

0
0
0.000
avatar

食品安全得不到重视,最后还是我们老百姓受伤害😂😂😂

0
0
0.000